欢迎访问律商网

律商网

律商网 > 律师入门 >

证据调取、采集规则

www.jinxiuxiu.com 2024-06-30 刑事辩护

这里所指的证据调取、采集规则,系针对法院或者当事人在行政诉讼过程中调取、采集证据而言的,而非规范行政机关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的证据调取、采集工作。因为原告并不是行使职权的行政机关,不需要在行政管理过程中遵循“先取证、后裁决”的程序规则,所以,行政诉讼法和司法讲解都没限制原告在行政诉讼过程中调取、采集证据的权利。于是,行政诉讼的证据调取、采集规则主要规范法院和被告。

(1)法院有权向有关行政机关与其他组织、公民调取证据。行政诉讼法第34条第2款规定法院享有此项权力。与法院有权需要当事人提供或者补充证据不同,这是法院自己的调取证据职能。在庭审模式改革的今天,法院更多地处于中立、消极的地位,证据提供多由当事人自己完成,所以,法院的调取证据职能应该是遭到限制的。司法讲解第29条规定法院有权调取证据的情形包含:①原告或者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提供了证据线索,但没办法自行采集而申请法院调取的;②当事人应当提供而没办法提供原件或者原物的。基于以上所说之理由,司法讲解第29条规定应该理解为是一种限制性规定,即除此两种情形以外,法院不可以主动调取证据。 (2)在诉讼过程中,被告不能自行向原告和证人采集证据。这是行政诉讼法第33条的规定,目的非常明显,在于预防被告行政机关“先裁决、后取证”。假如被告在诉讼过程中,可以随便地去补充采集证据,岂不等于认同被告可以在没充分证据的状况下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不过,行政诉讼法规定“不能自行”采集,意味着经过法院赞同,被告仍然有权去采集证据。于是,问题就出在法院到底什么时间赞同、什么时间不认可。假如法院的自由裁量权过大,在现有些法院与行政机关的错综复杂关系中,就大概形成法院对被告的放纵。司法讲解第28条规定,被告经法院准许可以补充有关证据的情形有两种:①被告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已经采集证据,但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不可以提供的;②原告或者第三人在诉讼过程中,提出了其在被告推行行政行为过程中没提出的反驳理由或者证据的。从另一角度观之,这也是对法院允许被告再行采集证据的限定。

Tags: 刑事诉讼法 刑事证据 证据收集

热点排行
热门推荐
热门城市
安徽 北京 北海 长春 长沙 成都 大连 东莞 大理 福建 福州 广东 广西 贵州 贵阳 广州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海南 合肥 杭州 吉林 江苏 江西 昆明律师 辽宁 兰州 宁夏 南京 南宁 青海 上海 山西 山东 四川 陕西 沈阳 苏州 深圳 天津 唐山 无锡 威海 武汉 厦门 西安 云南